痛风患者的药物治疗要了解清楚
已有人看完文章后参与咨询在线咨询病情
痛风是继三高后的第四大富贵病,是一类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越来越的中年人群(尤其是男性)患上痛风,前往药店购买相关药物的人群也逐渐增多,因此我们药店人对于痛风也需要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的为顾客进行用药和健康指导。
四川痛风专科医院描述痛风的发病原理痛风是指嘌呤代谢紊乱或血尿酸排泄障碍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尿酸结晶体沉积并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痛风与高尿酸的关系:首先应明确一点,高尿酸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的痛风发生的前提,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附近、皮下及其他部位最终形成痛风,而且血尿酸越高,发展为痛风的可能性越大,但需要注意的是高尿酸并不一定会引发痛风。
高尿酸的危害
1、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附近,趋化白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引起关节软骨溶解和软组织损伤,继而发展为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
2、痛风石:尿酸盐结晶沉积于皮下形成的结节,多见于耳轮、第一趾关节、指关节、腕关节及膝关节处,可引起关节畸形。
3、肾脏危害:主要为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引起痛风性肾病、尿酸盐肾结石,可引起急慢性肾衰竭,发生尿毒症时危及生命。
4、心血管危害:血尿酸刺激血管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因而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男性空腹血尿酸﹥420umol/L或女性空腹血尿酸﹥360umol/L)伴有心血管疾病时,即可开始降尿酸治疗。
5、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尿酸盐沉积于胰岛细胞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沉积于其他组织器官可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发胰岛素抵抗,继而引发糖尿病。
痛风的病程分期及治疗药物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此时仅为血尿酸升高,未见其他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降尿酸药物治疗,但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进行常规降尿酸治疗。
2、痛风急性发作期:起病急,多发生于午夜或清晨,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初次发病数日后可自行缓解。
药物选择: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注意事项:①目前来说,秋水仙碱依然是使用最多的痛风急性发作治疗药物,推荐用法为首服 1.0mg,1小时后单次附加 0.5mg,12小时后给预防剂量0.5mg,每日1-3次,直到症状缓解。②秋水仙碱副作用明显,一般仅痛风发作期使用,不建议长期服用。③糖皮质激素仅适合不适宜服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使用。④不推荐糖皮质激素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
3、间歇期:急性痛风发作后一段时间,无急性痛风症状,但血尿酸依然较高。一般在急性痛风缓解2周后开始进行降尿酸治疗。
药物选择: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醇、非布司他)。
注意事项:①苯溴马隆适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患者,且服用期间应多饮水,并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但痛风急性发作期间禁用苯溴马隆;②别嘌醇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同时监控别嘌醇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注意痛风急性发作期同样禁用别嘌醇;③非布司他适用于痛风症状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服用期间监测肝功能和心脏功能。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
- 上一篇:痛风病患者日常用药有哪些事项要注意
- 下一篇:痛风急性期有哪些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