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懂医生说的专业术语?风湿科主任全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已有人看完文章后参与咨询在线咨询病情
很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向医生问诊或者翻看相关文章时,总能遇到一些疾病相关的专业术语,但自己却不怎么明白。鉴于此,成都风湿医院主任为大家列举出来这些专业的术语,以供参考。
疾病相关
1、RA 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晨僵 早晨醒来、起床准备活动的时候,可能迈开第一步就会感觉到关节和肌肉的疼痛,这种现象被称为“晨僵”。
3、受累 受累体现在关节受累和关节外器官受累,又可以称为病变。由于自身免疫障碍,免疫系统攻击关节,引起关节滑膜病变,软骨和骨破坏,并侵犯关节外器官,引起关节外器官病变。
4、关节构造 滑膜覆盖于关节面,产生关节液,润滑关节(就像机器的润滑油一样)、保护关节,从而使运动平缓。肌腱连接肌肉和关节,给关节运动提供动力。韧带连接骨与骨,增加关节的稳定性,避免关节的过度运动。关节囊包绕在关节的表面,进一步加固关节。
5、血管翳 由浆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共同形成,释放免疫球蛋白与类风湿因子的能力。血管翳不但隔绝了骨头通过滑膜获取营养,而且能释放多种炎性介质与蛋白水解酶等,对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肌腱等组织进行侵蚀,引致骨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溶解,关节囊破坏松弛,关节错位,关节融合,以致骨化。
检查相关
1、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以变性IgG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可分为5种亚类:IgG、IgA、IgM、IgD及IgE。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之一。
2、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ACPA) 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是风湿自身抗体系统的一种,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高特异性的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系统包括AKA、APF、AFA、抗CCP抗体,这些抗体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3、血沉(ESR) 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多为增快。正常值为男:0~21mm/h 女:0~38mm/h
4、C-反应蛋白(CRP) 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在炎性早期浓度增高,活动期阳性率可达70%~80%。
主任提醒类风湿患者,大多数医院临床上经常只采用常规风湿四项,包括血沉、抗O、风湿因子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等来检测患者指标,大致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但由于类风湿病因复杂且病情多样,单纯检查风湿四项,易造成误诊漏诊,且无法及时检测出病情发展趋势。
我院在对来院患者采用一系列高端检查设备进行精确检查。如:HD-风湿热层析检测,通过热层析检测系统对人体温度热场层层分析判断,精准检测出人体各关节病灶部位、炎症性质和程度等,第一时间发现人体关节潜在疾病,有助于临床风湿病高效防控及科学治疗,实现治疗效果监测。
治疗相关
1、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美洛昔康……等。
2、DMAR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指一类可减缓或阻止类风湿关节炎中免疫系统对关节的攻击,从而缓解疼痛和肿胀,并可能延缓或阻止关节损伤进展的药物。如来氟米特、甲氨蝶呤……
3、生物制剂最常见的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如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TNF(肿瘤坏死因子)是人体内由几种血液细胞(属于免疫系统)分泌的蛋白质,在正常的情况下能帮助人体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的入侵,具有抗感染的作用。但在类风湿关节炎中,TNF水平升高,引起炎症反应。
成都类风湿医院主任提醒,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药物治疗的原理都是抑制关节处炎症,减轻患者疼痛,不是从根本上清除致病菌,因此患者停药后,病情就会反复。为了抑制关节不适症状,患者会长期使用药物,产生药物依赖性,也会引起各类毒副作用,损伤关节及肾脏器官。
而我院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打破了传统药物治疗单一性、副作用大的弊端,采用个性用药、经筋刀、氦氖激光技术、磁振热技术、药离子渗透技术、免疫吸附疗法、热凝靶点消融技术以及中医微创可视针刀镜等技术和治疗方案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降低疾病活动度,防止关节破坏,纠正畸形。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